当试验箱设备毫无预兆地突然停止工作,电源系统当其冲成为排查重点。维修人员第一步应走向设备后方,蹲下身子,仔细检查设备外部电源连接情况。用手轻拽电源插头,感受其连接是否稳固,查看电源线外皮有无破损、开裂迹象,若发现电源线破损,应立即更换,以防触电风险。
随即,使用专业万用表调至电压测量档位,将表笔精准接触设备供电端,测量供电电压是否处于正常范围。一般试验箱设备要求供电电压稳定在额定电压的 ±10% 以内,若实测电压偏差过大,需排查外部供电线路故障,如配电箱跳闸、线路老化接触不良等,并联系专业电工协助解决。
若外部电源正常,下一步打开设备电气控制柜。柜内布局复杂,需对照设备电气原理图,迅速定位熔断器位置。目视检查熔断器内部熔丝是否熔断,若熔丝断裂,其表面通常会有明显烧黑、熔断痕迹。此时,切勿盲目更换熔断器,应先排查电路短路故障根源,可借助万用表电阻档对相关线路及电气元件逐一进行短路检测,待排除短路隐患后,更换同规格熔断器。
最后,将目光投向电源开关,按下开关时,凭借手感及耳听,判断其开合动作是否干脆利落,有无卡顿、接触不良现象。若开关损坏,手头若有备用开关,可立即更换;若暂无备件,应暂时停止设备使用,紧急采购同型号开关,确保电源系统恢复正常供电逻辑。
离开电源系统,维修人员将注意力转移至控制系统。首先,站在设备正面,凝视控制面板上的指示灯状态,不同颜色、闪烁频率的指示灯蕴含着丰富故障信息,对照设备说明书故障代码表,快速锁定控制系统是否发出故障报警信号及对应的故障原因。
紧接着,打开控制柜侧板,俯身查看控制器与各传感器之间的连接线路。轻轻拉扯线路,检查是否存在松动、脱落现象,同时留意线路外皮有无破损导致断路风险。对于温度传感器这一关键部件,若怀疑其故障,可采用标准温度计进行比对校准。将标准温度计与温度传感器置于同一温度环境下(如恒温箱),读取两者测量值,若偏差超出允许范围(一般 ±2℃),则基本判定温度传感器损坏,需更换新的高精度传感器。
若线路连接正常、传感器无异常,仍需进一步排查控制器内部程序问题。尝试重启控制器,观察设备重启后运行状态,若依旧无法正常工作,大概率是控制器软件出现死机、崩溃或版本兼容性问题。此时,需联系设备制造商技术支持人员,依据其专业指导,通过软件更新、参数重置或系统重装等方式修复控制器软件故障。
针对高温测试检测箱,若加热系统出现故障,设备将无法升温至设定高温。维修人员首先要打开设备加热模块防护盖,使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加热元件电阻值。正常情况下,加热丝电阻应在设备说明书标称电阻值的 ±15% 范围内,若测量结果显示电阻无穷大,表明加热丝已烧断,必须更换同规格加热元件。
在检查加热元件的同时,别忽视加热系统的接触器、继电器等控制元件。这些元件通过电磁力控制电路通断,其触点频繁开合易出现磨损、粘连问题。用螺丝刀轻轻撬开接触器外壳,目视观察触点表面状况,若发现触点有烧蚀、坑洼不平现象,会导致接触不良,影响加热电路正常通电,此时需使用砂纸轻轻打磨触点,修复其平整度,或直接更换新的接触器、继电器。
若设备为温湿度试验箱,制冷系统故障同样可能致使设备停止工作。走近设备制冷单元,俯身倾听制冷压缩机运转声音,正常运转声应平稳、连续,若听到异常尖锐、沉闷或间歇卡顿声响,表明压缩机可能存在机械故障,如活塞卡缸、轴承磨损等,需专业维修人员拆解压缩机进行深度检修。
此外,查看制冷系统的冷凝器、蒸发器外观,若发现表面布满灰尘、油污或结霜严重,会阻碍热量交换,导致散热不良或制冷效果大打折扣。此时,需关闭设备电源,使用软毛刷及专用清洗剂,对冷凝器、蒸发器进行全面清洁,确保热交换表面光洁如新,恢复制冷系统正常运行效能。
在排查完电气、控制系统后,机械部件的检查同样。首先,走到箱门前,轻推箱门,感受关门阻力,检查箱门是否关闭到位,留意箱门关闭瞬间有无异常卡顿。同时,查看箱门开关与设备控制系统的联锁装置,通常为微动开关或磁性开关,使用万用表检测开关通断状态,当箱门关闭时,联锁装置应闭合,向控制系统传递正常信号,若开关损坏或位置偏移,会导致设备误认为箱门未关,自动停止运行,此时需调整开关位置或更换新开关。
接着,开启箱门,借助手电筒光线深入设备内部,检查风扇、风机等转动部件。用手轻轻转动风扇叶片,感受其转动是否灵活,有无卡死、偏重现象,若发现叶片变形、断裂或与轴套粘连,会影响空气循环,致使设备内部温湿度不均,引发异常停机。对于损坏的风扇,应及时清理杂物,修复或更换叶片,确保风扇恢复正常转动,保障设备热交换与空气循环顺畅无阻。
